發布時間:2019-07-11 18:23:54 信息來源: 發布作者:卡金網絡
想要讓“農村電商壯大”,除了阿里、京東的線下沉淀之外,政府的扶持也必不可少,1月27日,2016年中央發布一號文件,連續13年聚焦“三農”問題。其中,關于農村電商,專門提到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,形成線上線下融合、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。
正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,未來農村電商會有很大作為,在電子商務最熱的浙江,一位淘寶村的村民表示:“農民致富三件寶,土地、種子和淘寶。”農村電商正在對農村進行一次經濟模式的跟新,其威力不亞于小米在手機產業上創造的奇跡,不過,中國農村領域廣闊,風土人情,物產各異,沒有固定的模式,不過,從浙江諸暨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,農村電商的爆發,離不開政策扶持!
農村電商想要發展起來,有很多問題需要亟待解決,這些問題集中起來包括這幾個:物流問題,目前唯一能輻射到農村的物流只有中國郵政,而且郵費價格不菲,一些民營快遞因為業務量少,所以很少觸及到邊緣地區,解決物流問題,是一件大事;二是人才問題,對于互聯網采取什么態度,需要有人帶頭去做,這就需要懂得電商的人才下沉到農村,不僅是電商的傳播者,更能夠因地制宜,找到合適本地農村電商發展的途徑,這樣的人才不僅在農村,在城市也不多;三是品牌問題,農產品是農村獲得效益最直接的商品,不過,很多農村對品牌很模糊,沒有品牌意味著在低價徘徊;最后是模式問題,目前除了淘寶、京東在做農村電商之外,還有一些專業的互聯網公司做電商,究竟哪個模式最合適農村互聯網的發展,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,這需要在摸索中大膽創新。
談到浙江諸暨,其“村嫂模式”入選了2015年“互聯網+創新”十大浙江模式,這并非偶然,在浙江諸暨,162個專業村中有超過3000家網店,近300家村淘服務站,銷售額超過10億元,目前在農村電商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模式。
浙江諸暨農村電商火爆的背后,和政府政策扶持密不可分,比如舉辦網絡年貨節、茶葉節、葡萄節……做節日營銷。而在模式上,則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、包裝、銷售,重點建設質量安全追蹤溯源體系,實現農產品專業化,并且還引入了淘寶大學等培訓機構,根據本地特點,提升人才培訓體系。最后,利用互聯網發展互聯網+體系,增加農村產業鏈,這些包括旅游觀光、農業體驗、生態游等電子商務,將農村資源利用互聯網最大化發展。
誠然,農村電商在南方做的很火,而在北方農村,則需要植入新的模式和方法,全部照搬南方農村電商模式有生搬硬套之嫌,但是,對于一些比較成熟的方式,直接拿來用,可以少走彎路,盡快融入互聯網中,當然,這和政策扶持有很大關系,因為對于互聯網還持有不信任的人還有很多,政府恰是接觸他們顧慮的最大保證!